学校深入实施科研提升工程。牢固树立科研支撑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理念,充分发挥校企水乳交融,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优势,探索校企共建科研平台,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,不断深化协同创新战略,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,目前,通过技术进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已成为我校科研工作的鲜明特色。近五年,学校又有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,47项省部级科研立项,153项吉林省教育厅、吉林市科研立项,636项学校探索性课题,587项校企合作项目。学校先后荣获“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”、“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”,并被授予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“先进单位”。
吉林化工学院省级科研平台清单
序号 |
级别 |
名称 |
批准单位 |
负责人 |
批准时间 |
1 |
|
吉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试点单位 |
科技厅 |
科技处 |
2012.9 |
2 |
省级 |
吉林化工学院大学科技园 |
娄大伟 |
2011.6 |
|
3 |
吉林省化工过程优化与节能科技创新中心 |
戴传波 |
2007.8 |
||
4 |
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|
娄大伟 |
2008.12 |
||
5 |
化工过程优化与节能协同创新中心 |
教育厅 |
娄大伟 |
2013.6 立项培育 2015.12 立项建设 |
|
6 |
化工清洁生产技术重点实验室 |
钟方丽 |
2007.2 |
||
7 |
化工分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|
张吉波 |
2006.11. |
||
8 |
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|
郭景海 |
2011.6 立项建设 |
||
9 |
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|
路大勇 |
2015.12 立项建设 |
||
10 |
过程装备流体密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|
陈 庆 |
2015.12 立项建设 |
||
11 |
吉林省先进功能有机分子合成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|
于丽颖 |
2017 立项培育 |
||
12 |
吉林省工科高校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|
王 萍 |
2015.12 立项培育 |
||
13 |
吉林省化工分离技术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|
发改委 |
张吉波 |
2007.9 |
|
14 |
吉林省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|
周鸿立 |
2015.12 |
||
15 |
吉林省化工过程自动化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|
工信厅 |
曲永印 |
2015.11 |
|
16 |
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|
科技处 |
2008.12 |
||
17 |
吉林省汽车涂层材料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|
谭乃迪 |
2012 |



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情况一览表
序号 |
项目名称 |
完成人 |
单位 排名 |
获奖名称 |
获奖 情况 |
获奖 时间 |
级别 |
1 |
超分子油井酸化体系构建及应用 |
谭乃迪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2 |
刺玫果总黄酮胶囊的研究 |
钟方丽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3 |
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产品 开发 |
曲永印 |
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4 |
纳米填料制备与精馏工艺节能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|
潘高峰 |
2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5 |
面向节能降耗的约束非线性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|
高兴泉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6年 |
省部级 |
6 |
新型整体针式萃取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|
娄大伟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5年 |
省部级 |
7 |
高纯度工业苯酚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 |
娄大伟 |
1 |
中国产学研学会促进奖 |
二等奖 |
2015年 |
省部级 |
8 |
磁悬浮变阻尼减振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 |
曲永印 |
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5年 |
省部级 |
9 |
金属硫蛋白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机制的研究 |
刘峰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5年 |
省部级 |
10 |
新型介电陶瓷材料结构的微观设计、缺陷评价与高介电 性能 |
路大勇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4年 |
省部级 |
11 |
六自由度精密磁悬浮定位平台的研发 |
曲永印 |
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奖 |
2013年 |
省部级 |
12 |
生物化工醇中乙二醇和1,2-丁二醇分离技术开发 |
戴传波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13 |
醇类胺化工艺及配套催化剂集成技术开发 |
张吉波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14 |
高效环保型系列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|
孔丽 |
2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15 |
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 |
高竞男 |
1 |
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三等奖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16 |
非线性发、用电系统电能质量评估定制与选择性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|
林琳 |
4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 |
2017年 |
省部级 |
17 |
玉米须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|
周鸿立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2015年 |
省部级 |
18 |
25万吨/年碳五分离成套技术开发 |
王海泉 |
3 |
吉林省技术发明奖 |
三等 |
2015年 |
省部级 |
19 |
承压设备带压密封夹具设计规范等三项国家标准制订与实施 |
胡忆沩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2014年 |
省部级 |
20 |
合成过氧化氢对孟烷工业化应用研究 |
戴传波 |
1 |
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2013年 |
省部级 |
服务社会
学校优势对接行业企业需求,社会服务针对性强。与吉林化纤集团签署《应用型人才培养协议》,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。以吉林市智能制造及物联网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依托,加强先进制造业和大数据应用的科技创新。市校规划建设“航空人才培养基地”和“航空新材料创新基地”。
学校主动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以学校7个化工类省级科研平台为依托,主动融入吉林市科技创新体系。参与吉林市化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等6家共建研究机构协同攻关。加强与吉林市星云化工有限公司、吉林化纤集团等9家单位的协同创新合作。与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“吉林绿色化工技术创新创业园”促进传统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。主动开展带压密封抢险服务,为20余家企业消除泄漏事故2000多起,挽回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。主持吉林市“丙烯槽车泄漏事故”抢险救援,被公安部评为国内公共安全突发事故处理最成功战例。为行业和地方企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万多项,与地方联合成立环境容量与产业结构选择创新研究中心,建立了环境容量动态监测平台。
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安全生产。积极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宣传与培训,年平均组织培训12场次、培训安全管理人员2000余人。深化校城融合发展,助力吉林市新一轮振兴。